
净利润、归母净利润、扣非净利润——读懂财报盈利三指标
0. 为什么要区分这三个指标?
很多人盯着新闻里“某公司净利润增长 100%”就冲动买入,却发现股价并不买账。原因往往出在:
这 100% 的增长里充满一次性水分,例如政府补贴、资产出售;
利润里还有一大块 少数股东 的份额,母公司普通股东根本拿不到。
想真正读懂财报,必须同时看 净利润 → 归母净利润 → 扣非净利润 这一条“过滤链”。
1. 三大利润指标,一眼速览
口诀:“全集团 → 只算自己 → 去掉水分”。
阅读顺序建议:先鸟瞰净利润把握“体量”,再聚焦归母净利润关注“股东回报”,最后用扣非净利润审视“质量”。
2. 深入拆解
2.1 净利润:集团到底赚了多少 💰
公式(极简版)
净利润=营业利润+投资收益+公允价值变动收益+营业外收支−所得税核心特点
100% 并表子公司数据
包含一次性、偶发性项目
2.2 少数股东损益 & 归母净利润:真正进股东口袋的钱 💼
归母净利润
归母=16−5.4=10.6
实务用途
每股收益 (EPS)
ROE、分红比例等回报指标
2.3 扣非净利润:看主业硬实力 🏋️♀️
剔除项目示例
政府补助
资产处置收益/损失
公允价值变动
保险/诉讼赔偿
意义:筛掉噪声后,剩下的才是 可持续、可复制 的利润。
3. 示范案例:一张表看懂数值流向
(1): 10×30% + 6×40% = 5.4
(2): 包含 1 亿政府补贴 + 0.5 亿资产处置收益
4. 投资 & 财务分析常见陷阱
扣非净利润年年 < 归母净利润
公司业绩可能严重依赖非经常性收益,需谨慎估值。
少数股东损益占比高
EPS 看起来一般,但集团规模庞大;要结合持股比例判断利润分配。
通过并购“吞”利润
并购当年通常会确认商誉公允价值收益,导致净利润虚胖,第二年开始摊销压利润。
归母高增长 vs 现金流跟不上
关注经营现金流,防止利润是“纸面繁荣”。
5. FAQ 快问快答
6. 小练习
阅读下一份财报的 3 步小练习
标记:在利润表里把三列数字(净利润 / 少数股东 / 归母)圈出来。
计算:对照调节表,算出扣非净利润并与去年同比。
提问:如果扣非大幅低于归母,问自己“水分来自哪里?可持续吗?”
完成这 3 步,你已比大多数只看标题新闻的投资者更专业。
本文由 WeFreeStar 创作,采用 CC BY-NC-SA 4.0 许可协议。转载请注明作者与原链接,并以相同许可共享。
评论
匿名评论
隐私政策
你无需删除空行,直接评论以获取最佳展示效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