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. 为什么要区分这三个指标?

很多人盯着新闻里“某公司净利润增长 100%”就冲动买入,却发现股价并不买账。原因往往出在

  1. 这 100% 的增长里充满一次性水分,例如政府补贴、资产出售;

  2. 利润里还有一大块 少数股东 的份额,母公司普通股东根本拿不到。

想真正读懂财报,必须同时看 净利润 → 归母净利润 → 扣非净利润 这一条“过滤链”。

1. 三大利润指标,一眼速览

指标

定义

是否含少数股东份额

是否含一次性项目

常见用途

净利润

所有收入扣除所有成本费用与所得税后的最终“账面”利润

✔️

✔️

合并报表总盈利规模

归母净利润

净利润 − 少数股东损益

✔️

EPS(每股收益, Earnings Per Share)、
ROE(净资产收益率, Return on Equity)、
分红能力

扣非净利润

归母净利润 − 非经常性损益

主营业务可持续盈利

口诀“全集团 → 只算自己 → 去掉水分”

阅读顺序建议:先鸟瞰净利润把握“体量”,再聚焦归母净利润关注“股东回报”,最后用扣非净利润审视“质量”。

2. 深入拆解

2.1 净利润:集团到底赚了多少 💰

  • 公式(极简版)

    净利润=营业利润+投资收益+公允价值变动收益+营业外收支−所得税
  • 核心特点

    • 100% 并表子公司数据

    • 包含一次性、偶发性项目

2.2 少数股东损益 & 归母净利润:真正进股东口袋的钱 💼

子公司

母公司持股

子公司净利润

少数股东损益

A

70 %

10

3

B

60 %

6

2.4

合计

16

5.4

  • 归母净利润

归母=16−5.4=10.6
  • 实务用途

    • 每股收益 (EPS)

    • ROE、分红比例等回报指标

2.3 扣非净利润:看主业硬实力 🏋️‍♀️

  • 剔除项目示例

    • 政府补助

    • 资产处置收益/损失

    • 公允价值变动

    • 保险/诉讼赔偿

  • 意义:筛掉噪声后,剩下的才是 可持续、可复制 的利润。


3. 示范案例:一张表看懂数值流向

项目

金额(亿元)

子公司 A 净利润

10

母公司持股

70%

子公司 B 净利润

6

母公司持股

60%

并表净利润增加额

16

少数股东损益

−5.4⁠¹

归母净利润

10.6

非经常性损益

−1.5⁠²

扣非净利润

9.1

(1):  10×30% + 6×40% = 5.4
(2): 包含 1 亿政府补贴 + 0.5 亿资产处置收益


4. 投资 & 财务分析常见陷阱

  1. 扣非净利润年年 < 归母净利润

    • 公司业绩可能严重依赖非经常性收益,需谨慎估值。

  2. 少数股东损益占比高

    • EPS 看起来一般,但集团规模庞大;要结合持股比例判断利润分配。

  3. 通过并购“吞”利润

    • 并购当年通常会确认商誉公允价值收益,导致净利润虚胖,第二年开始摊销压利润。

  4. 归母高增长 vs 现金流跟不上

    • 关注经营现金流,防止利润是“纸面繁荣”。


5. FAQ 快问快答

常见疑问

极简回答

非 GAAP Earnings 跟“扣非”一样吗?

思路相似:都剔一次性项目。但美股公司口径自定,要看调整明细。

正负号怎么解读?

少数股东损益为负,代表该子公司亏损且母公司要承担大头;留意风险。

新会计准则会让扣非口径变化吗?

准则更新会调整“非经常性”判定范围,阅读年报时注意附注说明。


6. 小练习

阅读下一份财报的 3 步小练习

  1. 标记:在利润表里把三列数字(净利润 / 少数股东 / 归母)圈出来。

  2. 计算:对照调节表,算出扣非净利润并与去年同比。

  3. 提问:如果扣非大幅低于归母,问自己“水分来自哪里?可持续吗?”

完成这 3 步,你已比大多数只看标题新闻的投资者更专业。